[資訊] AI晶片的過去和未來

AI晶片的過去和未來,看這篇文章就夠了
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I8fqEschdOVM-0iFgvbO8w

目前所有電腦,包括以上談到的所有晶片,都基於馮·諾依曼架構。然而這種架構並非十全十美。將CPU與記憶體分開的設計,反而會導致所謂的馮·諾伊曼瓶頸(von Neumann bottleneck):CPU與記憶體之間的資料傳輸率,與記憶體的容量和CPU的工作效率相比都非常小,因此當CPU需要在巨大的資料上執行一些簡單指令時,資料傳輸率就成了整體效率非常嚴重的限制。

既然要研製人工智慧晶片,那麼有的專家就回歸問題本身,開始模仿人腦的結構。人腦內有上千億個神經元,而且每個神經元都通過成千上萬個突觸與其他神經元相連,形成超級龐大的神經元回路,以分散式和並髮式的方式傳導信號,相當於超大規模的平行計算,因此算力極強。人腦的另一個特點是,不是大腦的每個部分都一直在工作,從而整體能耗很低。

這種類腦晶片跟傳統的馮·諾依曼架構不同,它的記憶體、CPU和通信部件是完全集成在一起,把數文書處理器當作神經元,把記憶體作為突觸。除此之外,在類腦晶片上,資訊的處理完全在本地進行,而且由於本地處理的資料量並不大,傳統電腦記憶體與CPU之間的瓶頸不復存在了。同時,神經元只要接收到其他神經元發過來的脈衝,這些神經元就會同時做動作,因此神經元之間可以方便快捷地相互溝通。


#FPGA晶片, ASIC晶片, 類腦晶片, von Neumann bottleneck

留言